博文內容是這樣的:
今年注定了中國互聯網多事之秋,無論是網民還是互聯網企業都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整頓與和諧的浪潮。特別是百度高校貼吧與校內網的改版轉型,更是引起了用戶的強烈抗議與反對,更有甚者發帖大喊“李彥宏,你媽喊你恢復大學貼吧”,以此發泄內心不滿。此外,據朋友稱,校內網一些同學朋友開始逐漸撤離校內,他們感覺校內將會變得魚龍混雜,就像提早將大學生引流進社會這個大染缸里面。
無論是什么網站,年初的天涯,還是最近的高校貼吧與校內,每次進行調整都會遇到老用戶的強烈阻止與反抗,甚至以若改版立即注銷賬號,永不登錄為威脅。面對這些所謂的憤青,我只能說那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亂之人。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設計和客戶就是上帝不是什么都要符合你的口味,不是你說要不改就不改,企業發展不是用戶說了算。
聽用戶意見是愚蠢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印象這句話是誰說的,“一家顛覆性的企業聽取用戶意見是愚蠢的”,這句話是出自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改版后遭到強烈的用戶反對而一時氣憤說出來的(我覺得是一時沖動才這樣說)。我承認這話出自一個CEO的口是一種不成熟的做法,因為Mark Zuckerberg代表的是企業的形象,股東的利益,這跟我在這里發牢騷是不同。
但是,mark這話本身有他自己的道理。用戶都是自私的,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而且將免費享受web服務認為是想當然的事。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為企業做過多少事。網站改版,網站轉型為的是謀求更好的發展,試問一家長期無法盈利的企業何以繼續養活這網站,何以還能讓用戶瀟灑地享受服務;試問一家企業面臨著不用戶無法想象的政治壓力的時候,他還有選擇的余地嗎?須知道,我提供服務,你付費,這是平等交易,買賣雙方地位也是平等的。
憤青用戶都是只說不做的人
我發覺互聯網給孕育憤青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因為匿名制,大家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發泄,當然除了違法內容。你百度高校貼吧改版嘛,就到百度貼吧罵李彥宏,你校內轉型人人嘛,就長罵陳一舟。為什么那些人都整天都在那里胡鬧呢?很大程度上是沒工作,無所事事,仇富心理。
百度高校貼吧改版和校內轉型都是國情需求,政策需求。企業發展有其自身的內部需求和外部影響。無論是什么憤青,都是那些只會整天吵吵嚷嚷的人,卻不去兌現自己口中說出的任何一件事。我們可以討論,我們可以發表意見,但不至于硬要阻止別人企業的轉變而自己似乎覺得很酷的事情。
強烈阻止的往往就那么幾個人
網站改版,可能很多用戶都處于一種不提倡,不抗拒的狀態,因為之于用戶,他需要重新適應一種新的使用習慣,但很多用戶依然選擇默默承受,畢竟網站依然能給自己提供價值服務與內容。但是往往就是存在著那么幾個喜歡搗亂的人,他們就希望營造一種天下大亂的局面。此外,傳統媒體或者互聯網媒體往往成為幫兇,將事件嚴重性擴大化,目的就是為了搶奪用戶,博取眼球。
很多企業都深諳此道理,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網站依然是按照企業原來的規劃進行改版,轉型。當沒人關注那些小眾群體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自討沒趣,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眼簾當中。
很多時候,用戶不應該依賴于希望企業體諒你們,你們是否也應該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呢?自私無罪,但自私無理~~。
以上是博文的全部內容,上面的觀點都是針對大型的門戶平臺的改版是否要充分考慮用戶的感受而發。我認為要綜合用戶的體驗和感受進去,但是,企業是要發展的,是要盈利的,用戶本身的意見如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發展,那肯定是不能聽用戶的,在相互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可以尋找一個對用戶傷害最小的方式去處理。
另外,由此我們可以深入去探討一下,假如是一般的企業營銷或宣傳型的網站呢?是不是應該結合到用戶的瀏覽習慣、用戶的心理需求等等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網站本身就是為了通過網站更好的宣傳公司,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或者大力宣傳公司的產品的優勢。作為瀏覽用戶,特別是對企業本身不了解的用戶,進去之后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實力,了解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客戶的第一感覺很重要,視覺上的效果一定要到位,對公司的形象要進行很好的包裝,網站是一個企業在網絡上的形象,要讓客戶第一感覺這家公司是大公司,這家公司很有實力,然后它才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他想要的信息,就跟企業去找我們這樣的網絡公司做網站一樣,首先看的是這家公司的自己的網站怎么樣,然后看看公司服務過什么樣的客戶,有沒有跟我行業相關的做得好的案例等等,還要貨比三家,所以我認為一個企業網站在展示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定位的同時,一定要在設計和內容規劃上結合用戶的習慣和心理考慮。